-
-
繼擊敗人類圍棋大師和戰略棋盤游戲頂尖高手之后,谷歌“深度思維”公司人工智能(AI)系統在英國巴斯舉行的2024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上,僅以1分之差與金牌失之交臂,獲得了銀牌。這是AI選手首次登上IMO領獎臺。
人工智能“迎戰”奧數難題|今日視點
-
-
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C3S)官網近日發布的公報,全球日平均氣溫已連續第二天打破單日最高紀錄。
極端溫度影響大腦功能值得關注|今日視點
-
-
智能手機似乎已成了不可或缺的“個人配件”。然而,西班牙《國家報》近日報道稱,或許智能手機只是風靡一時,市場正顯現出衰退跡象。與此同時,人們看到一些新興產品正在冉冉升起。
智能手機會迎來衰退潮嗎|今日視點
-
-
來自瑞士和美國等國家的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監測了氣候變化對地球自轉的影響。根據研究結果,他們認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正在不斷擾亂地球的自轉,導致每日時長(即日長)變長。隨著氣候變化加劇,這一趨勢還將加速。
氣候變化或干擾地球自轉,導致每日時間變長
國際學術期刊拾萃|《金融創新》致力涵育學科交叉成果之花
-
-
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平坦漆黑的海底,散落著形似土豆的黑乎乎的東西。這些不起眼的礦藏被稱為多金屬結核,它們影響著深海生態系統,也有著許多未被科學家發掘的秘密。這些礦藏是深海采礦公司的重點目標,其中含有可用于制造電池的錳和鈷等金屬。
太平洋海底發現神秘“暗氧”
-
-
7月19日,全球千萬臺安裝了Windows系統的電腦,停留在一片藍色的畫面上。銀行、機場、電視臺、醫療機構、酒店和無數企業均有安裝Windows系統的電腦,它們的停滯,造成全球多地航班停飛、醫療設備癱瘓、金融系統中斷。
“微軟藍屏”敲響全球網絡安全警鐘
-
-
聊天機器人是由AI驅動的程序,通過文本、語音和圖像與人類互動。新型類人情感聊天機器人——AI“伴侶”正日益流行。目前,市面上已有100多款由AI驅動的應用程序,如myanima.AI、Eva AI、Nomi.AI和Replika等,展現出非凡的現實性、適應性和互動性。
AI“伴侶”的浪漫與隱憂
-
-
在《科學前沿》近期發表的一篇創新性文章中,全球科學家聯合展示了如何通過保護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來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這項計劃經濟實惠且可行,將使人們能夠保護最瀕危的物種免于滅絕,為地球上的野生動植物提供保障。
保住1.2%土地,就能阻止“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
-
據外媒報道,在位于東京市中心的新富療養院,有3名特殊的護理員,它們的名字分別是Pepper、AIBO和PARO。這個機器人“三人組”與工作人員一起,照顧著40多名老年人。它們可以和老年人對話、一起娛樂并建立情感聯系。
機器人成為老年生活好幫手
-
-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繼續在美國蔓延,已出現了“牛傳人”病例。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2日通報,科羅拉多州疑似有3人感染H5型禽流感病毒,相關樣本已送該中心進一步確認。
H5N1禽流感在美蔓延,多國嚴陣以待
-
-
在距今大約480萬至1萬年前的時期,猛犸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生物之一。但隨著氣候變暖,加上生長速度緩慢、沒有足夠食物以及人類和猛獸追殺等因素,猛犸象數量開始迅速減少,幼象成活率極低,最終絕滅。
復活滅絕生物不再是夢想
-
-
或許,宇宙中最引人深思的謎團之一,便潛藏于時間流逝的微妙差異之中。
科學家如何為月球“定時間”|今日視點
-
-
腦電圖于百年前面世。百年來,它對科學家研究人腦的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
從診斷大腦疾病到增強認知能力,“百歲”腦電圖為人類帶來巨大福祉|今日視點
-
-
在英國劍橋生物醫學園區,有一座占地約27000平方米的巨大建筑。從空中鳥瞰,該建筑的結構就像是一對染色體,兩個長長的實驗室區域由一個寬敞的中庭連接。這里便是赫赫有名的英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LMB)。
著眼未來,打造自適應的科研生態——英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管理之道|走進實驗室
-
-
6月22日,中法天文衛星(SVOM)成功發射。7月8日,SVOM傳來喜訊,經過在軌測試,衛星平臺工作正常,中法雙方4臺有效載荷均已完成開機測試,其中中方研制的伽馬射線監測器開機不久,就探測到了首個伽馬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