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洪敬譜
7日,國際深空探測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成立大會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據介紹,學會是由中國政府批準、國內科技界發起,全球科研機構與科學家廣泛參與的首個深空探測國際科技組織。大會審議通過了學會章程,選舉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為理事長的首屆理事會。
學會由深空探測實驗室、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及法國行星探測地平線2061五家單位聯合倡議,匯聚20位國內院士與31名國外科學家共同發起申請,歷經兩年多籌備,于今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在民政部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國際科技組織。
近年來,國際深空探測活動蓬勃開展,空間探索承載著全人類對未知的好奇與向往,關乎人類文明的拓展、外層空間的和平利用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吳偉仁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詳細闡述了學會未來的發展規劃。他表示,學會將聚焦月球探測、行星際探測、小行星防御等前沿領域,重點推進6項核心工作:深入研究國際深空探測發展態勢,明確空間探索科學方向和技術路徑;舉辦高水平國際學術活動,搭建廣泛合作交流平臺;推動深空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組織科學普及展覽展示、國際教育培訓,推動全球航天科技人才培養;出版發行國際學術刊物、開展重大項目和杰出科學家獎項評選,激勵全球科學發現和科技創新;參與外空標準和規則制定,推動外層空間和平利用與長期可持續發展。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吳季指出,盡管國際上已有空間領域的學術組織,但深空探測作為一個新興領域,亟需專門的學會來整合科學與技術人才資源。當前,中國深空探測事業發展勢頭迅猛,相關技術已日臻成熟,部分技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具備充分實力牽頭成立學會。
“學會在中國成立,不僅能凝聚國內相關領域力量,更將為第三世界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的新興市場國家提供有利發展機遇,助力各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實現協同發展、互利共贏。”吳季說。
學會的成立,對中國航天國際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匯聚全球力量、推動科技進步、深化文明互鑒、在外空領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深遠意義。“浩瀚的宇宙還有許多未知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誠邀全球航天界、科技界的科學家、工程師們積極加入學會,共同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作出積極貢獻。”吳偉仁表示。
(科技日報記者 洪敬譜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