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年僅”兩歲的“村超”,吸引了全球范圍內近30支球隊、超1100名球員前來交流。
在浙江,看似普通的省級業余籃球聯賽“浙BA”,卻出現了10多萬人同時在線搶票的盛況。
“村超”“浙BA”……“草根”體育賽事為何頻頻火爆出圈?
隊員和觀眾,都是普通人
貴州“村超”:草根選手 誰行誰上
2025年“村超”已是第三屆,參賽隊伍從2023年的20支球隊、2024年的62支球隊,增加至2025年的108支球隊,涵蓋了榕江縣20個鄉鎮(街道)的村寨,球員來自鄉村城鎮的各行各業,主打一個“誰行誰上”。
村超全國賽組委會發布的球員資格要求有這樣一條:為確保村超賽事的草根性、純粹性、快樂性,在中國足協注冊的在職職業球員及有過相關職業足球經歷的不得參賽(以中國足球協會官方網站查詢結果為準)。
“浙BA”:必須非專業 必須本地人
“浙BA”的定位為群眾廣泛參與的業余聯賽,參賽選手必須是非專業選手,有過CBA、CUBA或者海外其他職業聯賽經歷,一律不得報名。為凸顯城市之間的對抗性,參賽運動員必須年滿18周歲,根據身份證號前四位和前六位代表所屬市或縣(市、區)參賽,或者達到落戶和繳納社保的年限才能參賽。
“浙BA”打破了傳統賽事“看與被看”的界限。球員可能是鄰居家的孩子,裁判可能是社區籃球場的???。這種“熟人社會”般的觀賽體驗,讓勝負不再是冰冷的數據,而是牽動全城情緒的集體敘事。正如一位球迷所說的那樣,“看CBA是為球星尖叫,看‘浙BA’是為自己吶喊”。
這項運動在當地觸手可及
草根足球賽在榕江一直沒有間斷
在20世紀90年代,村民在縣城河邊的草地上建了一個簡易露天足球場,從那時開始,這樣的足球賽在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一直沒有間斷?,F在全縣僅群眾性業余足球隊就有100多支,球員3000多人。
浙江幾乎每個村都能拉起一支籃球隊
目前,浙江省建有籃球場地5.5萬多個,扎根鄉土的“村BA”也辦了幾十年,幾乎每個村都能拉起一支籃球隊?!罢鉈A”首賽地諸暨是我國最早開展籃球運動的地方之一,有著“籃球之鄉”的美譽。
靠運動出圈,靠文化和實力圈粉
“村超”:豐富的非遺資源驚艷世界
自2023年“村超”火爆出圈以來,榕江縣的民族歌舞、服飾、手工藝品等非遺表現形式,與綠茵場、足球文化互相促進、互相賦能,持續拓寬非遺傳播渠道。
非遺傳承,村民是主角。榕江縣委書記徐勃表示,“村超”通過連續舉辦精彩的文體活動,調動了全縣村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大家把平時散落在各村寨的侗族薩瑪節、苗族牯藏節、木鼓舞、苗族百鳥衣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帶上“村超”舞臺,集中展示,驚艷世界。
“村字號”活動不僅拓展了非遺的傳播渠道,也為非遺保護傳承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消費場景。藍染“村超”文創產品多達200余款,涵蓋足球、本子、T恤、布袋、球隊隊標等多個品類,主營藍染、蠟染、刺繡、銀飾、少數民族服裝等的精品店銷售額創下新高。
“浙BA”:賽場亦是地方實力“秀場”
“浙BA”賽前互贈禮物環節,富陽糕點、金華火腿、舟山海味、湖州白茶輪番登場。比賽的中場秀更精彩:義烏“雞毛換糖”貨郎與微縮“義新歐”班列同臺;東陽直接將橫店片場搬進賽場,身著古裝的“皇上”“皇后”們,還向現場觀眾派發文旅禮包……
禮物和表演的背后,呈現的是不同城市的底蘊和特色。一些地方展現的是科技與創新上的“硬核實力”,而東陽和義烏的賽場表演,則加深人們對“東方好萊塢”“世界小商品之都”等標識的印象。
當地政府大力支持
榕江縣:把賽事IP與非遺巧妙結合
2021年以來,榕江縣先后策劃了斗牛、苗族鼓藏節、馬拉松等5次賽事活動IP塑造,但因賽事活動沒有持續性、缺乏文化創意加持等因素,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在多次嘗試中,當地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最終選擇了“村超”。
“實踐證明,無論是體育運動還是非遺,單一的IP打造都很難出圈,必須將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遍沤h委書記徐勃說。
成為世界級體育旅游目的地,是榕江縣的理想藍圖,創辦好“一帶一路”“村超”國際友誼賽等體育賽事,啟動謀劃建設“一帶一路”“村超”世界杯足球文化小鎮,深入開展“學轉英超”基層足球教練培訓,打造中國鄉村足球特區等成為具體抓手。
“浙BA”:用籃球撬動文體旅商消費
“用籃球撬動文體旅商消費”是浙江舉辦“全民籃球派對”的主要目的之一。7月初,浙江省商務廳等12部門聯合印發《“激情浙夏快樂消費”2025年暑期促消費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拓展賽事消費場景,啟動浙江省城市籃球聯賽(浙BA),發放賽事消費券,發展“賽事+文旅體驗”“賽事+服務消費”等融合模式,引導賽事場館周邊餐飲、零售等業態配套推出“賽事票根”專項優惠。
浙江省體育局介紹,賽事舉辦期間,全省體育與文旅系統將聯合推出“門票+球票”打包賣、文體通玩還打折的活動,同時與旅行社、OTA平臺聯手推出“看球+吃喝住行”套餐,通過“籃球+”組合拳拓展賽事門票附加值。此外,比賽大多在周末和法定節假日,還會結合“雙十一”“雙十二”等重要消費節點推出主題活動,使“浙BA”化身為“浙里生活節”。(綜編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網、央廣網、貴州省人民政府網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