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凌
“讓機器人更智慧,讓具身更智能”,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的主題,恰是當下機器人產業的真實寫照。曾經,機器人只能停留在展臺當“花瓶”;如今,機器人已走進工廠、醫院和家庭。機器人變強的背后,離不開持續突破的硬科技支撐。
步入世界機器人大會展館,觀眾深感震撼。曾經只能做固定動作的人形機器人有了“真本事”:全球首款自主換電人形機器人靠雙電池動力平衡技術,打破“單次續航短”行業瓶頸;工業人形機器人能在油污、粉塵環境中自主識別箱體,倉儲效率提升40%;服務機器人不僅會做爆米花,還能通過群機協同完成酒店客房配送……現在的它們,不再是“炫技”的表演者,而是瞄準生產生活痛點、實打實解決問題的人類“好幫手”。
支撐這種轉變的是一個個技術突破。曾幾何時,人形機器人的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依賴進口,動作卡頓、負載能力弱是常態。現在,國產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自研率已達90%,配合多模態感知算法,它們已能“看懂環境、靈活動手”。業內專家指出,這種具備任務規劃等能力的大模型,與負責動作規劃和執行的小模型協同工作,正是“大腦+手腳”協同進化的硬科技成果。
硬科技正在讓機器人的應用場景越拓越寬。在工業場景,載重機器人精準裝配關鍵部件,良品率比人工大幅提升;在醫療領域,骨科手術機器人靠亞毫米級導航完成假體植入,術前規劃時間從數周縮短至分鐘,手術更是提速且精準;在家庭場景,鋪床機器人靠23個自由度關節控制,動作流暢度堪比人工……從“能做”到“做好”,從“單點作業”到“場景適配”,硬科技讓機器人真正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
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一場由硬科技驅動的轉變才剛剛起步。我們相信,隨著更多硬核技術的突破,機器人未來還會在更多領域“大顯身手”,真正成為改變生產生活的“智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