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多式聯運是我國航運貿易中物流運輸的重要方式,貫通一、二、三產業,連接生產和消費。打通多式聯運各環節數據堵點,實現數據安全可信流通,進一步提升聯運效能,是航運貿易參與各方持續努力的重點。
記者7月4日從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獲悉,我國區塊鏈技術體系“長安鏈”支撐鐵路貨運數據與不同主體的海運數據,建立起可信安全的流通鏈路,形成多式聯運物流動態感知閉環,實現“一站式”查詢和服務。這對于提升我國生產、物流、交易、結算等貿易全鏈條效能,實現航運貿易物流降本增效,具有關鍵意義。
據了解,過去由于鐵路、海運物流數據各自分布在鐵路運輸企業、港口、船運公司自身的平臺上,貿易企業、生產企業和金融、保險機構等單位需要登錄不同系統查詢,才能獲取貨物在各段的運輸信息,效率較低,影響了場地租賃、生產計劃安排等工作,成為物流效率進一步提升的瓶頸。
此次,依托區塊鏈重點專項,上海港、陸海新通道等協同國家鐵路集團,基于“長安鏈”開展多式聯運業務,實現貨運數據橫向打通,通過鐵路運蹤信息的可信互通共享,整合鐵路、公路、港口、海關、船舶等數據,提供全流程運蹤信息“一站式”查詢服務。
“運用‘長安鏈’推進貨運寄遞數據、運單數據、結算數據、保險數據、貨運跟蹤數據等共享互認,實現托運人一次委托、費用一次結算、貨物一次保險、多式聯運經營人全程負責。通過數據要素的有效整合和應用,有效提升我國貿易全鏈條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首席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陳婧表示。
成效正在顯現。一車皮貨物,從位于四川的鐵路城廂站裝車,幾天后到達上海蘆潮港卸貨、裝船,沿途經過重慶、湖北、安徽等省市,每個時間節點的軌跡清晰可查。“停留地點、時長等信息有任何變化,貨主、承運商都可以第一時間掌握,隨時做好貨物接收、運輸銜接、優化運力資源配置等工作。”上海一家貿易公司負責人丁先生表示。
資料顯示,自2021年初問世以來,“長安鏈”已支持大批國家級和國內超大城市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涵蓋國家級稅務服務、可信數字身份、政務服務、跨境貿易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加速助力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