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通訊員 王占輝
盛夏時節,漫步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十八里堡鄉的曹家湖水庫,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動人的生態畫卷:整潔的岸堤蜿蜒舒展,清澈的水面如同一面明鏡,將藍天白云倒映其中。岸邊的美景與碧水清波交相輝映,無聲滋養著沿岸的村莊與田野。白鷺不時掠過天際,鴛鴦、野鴨悠然嬉戲,生動詮釋著人與水、水與城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我在這兒住了大半輩子,明顯感覺曹家湖周邊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大家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希望咱們的家園綠水青山常駐。”十八里堡鄉曹家臺村村民文樹科感慨地說。
古浪河湖管護的精彩篇章,始于一張嚴密的“責任網”。三級“河湖長制”全面覆蓋全縣水系,200名河長、17名湖長化身水系“守護者”,為每段河流配備專屬“管家”,實現精細化管理。212塊醒目的公示牌佇立河湖岸邊,既公開責任,也搭建起群眾監督的橋梁,讓河湖管護工作更透明、更高效。
在大靖河三臺村段,全國人大代表李光霞書寫著獨特的巡河故事。入汛后,她帶頭組織村民清理河道雜物,疏通堵塞溝渠。從起初的零星幾人,到如今全民參與,清理河岸垃圾、勸阻不文明行為已成為村民的日常習慣,愛水護河理念深入人心。
古浪縣還精心為河湖送上“美顏套餐”,全力推進河道生態治理。古浪河河道治理工程不僅提升了防洪排澇能力,更讓兩岸煥發生機,綠意盎然。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堪稱生態治理的“點睛之筆”。這片占地153畝的人工濕地,猶如城市“綠肺”,其中60畝潛流濕地與93畝表流濕地協同運作,200多萬株黃菖蒲、水蔥等水生植物錯落生長。
“去年種下的植物,今年進入關鍵管護期。”武威市生態環境局古浪分局檢測站站長蔡文武介紹,“這片濕地每年能削減大量污染物,處理后的尾水用于城區綠化,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
如今,紅色木棧道貫穿濕地,鳶尾花隨風輕舞,這里既是生態凈化地,也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河湖生態建設與管護并重。古浪縣創新推出“人防+技防”管護模式,為河湖裝上“智慧大腦”。專業化巡河護河隊伍分區巡查,不留死角;智慧河湖管理平臺實時監測水質、水位,讓河湖狀況一目了然。同時,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的廣泛開展,讓“護河”理念走進千家萬戶。
近年來,古浪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制度創新、工程提質、智慧管護等多維度發力,推動縣域河湖從“治理”邁向“智理”。如今,大靖河、柳條河等3條河流獲評市級美麗幸福河湖,古浪河縣城區段入選省級建設名單。從“治水”到“護水”,古浪縣正讓碧水清流化作滋養百姓的幸福源泉,奮力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