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上海合作組織能源部長會議舉辦了系列平行論壇。在以“產業創新驅動能源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平行論壇上,與會各界普遍認為,應借助上合組織這一重要平臺凝聚各成員國共識,在技術研發合作、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等關鍵領域,共同深入探討能源產業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實現能源的可持續供應與發展。
2025年是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產業創新成為驅動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此次在浙江寧波召開的上合組織能源部長會議由中國國家能源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產業創新驅動能源可持續發展”平行論壇由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承辦。來自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塞拜疆等上合組織國家政府機構和企業,以及埃克森美孚、道達爾等國際能源公司的代表,在平行論壇上發表了各自觀點。
中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在論壇上表示,上合組織各國資源優勢與技術優勢、新能源產業鏈方面均可以互補,能源合作以資源互補為基礎,以綠色轉型為方向,以機制建設為保障,不僅強化區域能源安全與經濟融合,更要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范式。應加強政策協調和機制建設,加強技術合作和標準體系對接,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和人才交流培養,為全球能源治理貢獻“上合方案”。
俄羅斯能源部部長謝爾蓋·齊維廖夫說,去年,上合組織批準了《上合組織成員國2030年能源合作發展戰略》,愿意在石油天然氣、電力、可再生能源與低碳發展、核能和平利用、煤炭產業、節能與提高能源效率等領域開展深入交流合作。相信上合組織國家在實施新的能源項目合作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能源合作發展戰略的逐步實施將有助于提升上合組織在能源領域的技術發展潛力。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永章介紹說,中國企業與上合組織國家扎實開展能源合作,以能源大動脈建設推動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油氣大項目投資帶動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以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上海精神”支持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未來,希望各合作方共同維護相互協同的能源安全,努力構建上合能源安全共同體,共同構建相互連通的能源體系,合力打造多元立體合作格局,推動構建更緊密的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共同譜寫相互認同的能源未來。
與會嘉賓圍繞上合組織能源產業互補合作與綠色發展、傳統能源產業的低碳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創新、數字賦能能源產業發展等議題開展了深度對話。阿塞拜疆能源部部長帕爾維茲·沙赫巴佐夫在主旨演講中說,上合組織國家在傳統能源儲備、可再生能源潛力、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能力等眾多方面互補性強,為多邊合作和能源轉型創造了有利基礎,在全球能源深刻變革進程中,區域合作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技術創新與產業創新是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發言嘉賓普遍認為,能源可持續發展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應該通過“技術共享、市場互通、制度共建”實現價值倍增。科技創新與能源產業協同發展有利于突破經濟性桎梏,政策工具與能源產業同向發力有利于打破場景落地瓶頸,高級別合作機制與關鍵領域產業合作有利于構建開放創新生態。
平行論壇期間,發布了《中國—上合組織國家能源合作新圖景》報告,從格局演進、范式創新、未來圖景三個維度,解析了中國與上合組織能源合作實踐成果與發展藍圖。報告提出,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信息鏈四鏈協作體系,促進產業協同發展;打造數智賦能引擎,驅動合作提質升級;培育創新驅動機制,樹立新質生產力合作典范;深化綠色低碳合作,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管控風險彌合分歧,保障合作行穩致遠;堅持和合共贏理念,夯實命運共同體基礎。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陸如泉認為,能源合作始終處于上合組織中的優先地位,深化上合組織能源產業互補合作是實現綠色發展的核心路徑,要堅持傳統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均衡發展,通過完善市場化機制推動產業發展,發揮技術創新力量推動產業革新,優化產業政策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化合作協調機制提升產業韌性。
俄羅斯能源部副部長羅曼·馬爾沙文、阿塞拜疆能源部副部長埃爾努爾·索爾塔諾夫等嘉賓參加了該平行論壇。